海能达无线对讲系统IP互联介绍
浏览次数:1642 | 日期:2017-02-17
海能达无线对讲系统IP互联介绍
功能基本定义:无线对讲系统IP互联,主要是指在多基站IP互联网络模式下,通过基于TCP/IP的互联网实现分散在不同地点的中转台之间的交换语音、数据和控制包。
应用范围
城市管理:通过多个RD980基站IP互联,实现城市内多个城区的对讲机城管通应急呼叫功能,既可以实现区城管局内部的语音呼叫,也可以实现全市范围内多个城管局之间的语音联网呼叫。
120急救中心:通过在城区部署多个RD980基站,实现主要道路的急救车车载台紧急通信需求,每台急救车在不同的基站覆盖范围内行驶时,车载台具备自动漫游功能,能够自动锁定信号较强基站,满足城区复杂环境的通信需求。全网内可以实现两路通话信道动态分配,具有较高的信道利用率。
交通(公路、铁路)运政:由于单个基站的覆盖范围有限,通常覆盖半径不会超过15公里,所以需要在交通沿线通过RD980基站实现长距离的线状信号覆盖,PD700数字对讲机在交通沿线工作时,可以一键发起联网呼叫,直接呼叫调度台。调度台也可以通过联系人列表,发起一对一的个呼,一对多的组呼,或者广播式的全呼。
除了上述行业外,IP互联系统还适用但不限于下列行业的应急通信:人防系统、港口系统、水利系统、大型企业多厂区联网。
应用需求
IP互联模式支持以下几种典型的应用需求:
1)连接两个或多个分散的常规通信系统。
例如:如果客户有位于办公大楼的中转台和位于城市另一侧的工厂中转台,那么,通过多基站IP互联网络模式的配置,可以将分散在不同位置的中转台连接起来。
2)构建更大、更有效的通信覆盖范围。
例如:在一个楼层中部署多台中转台,可以提供一个连续的通信覆盖范围。多台中转台的连接可以有效的解决地形复杂、建筑物难以穿透等问题。
3)广播信息到所有IP互联的中转台覆盖范围。
例如:通过调度台或一些紧急报警功能,可以在处理紧急或特殊事件的时候,使IP互联模式的中转台下终端都可以接收到信息。
4)将不同频段的中转台连接起来。
例如:UHF段中转台和VHF段中转台可以连接在一起,这样可以将一个UHF段的通信系统的语音或数据传递到VHF段的通信系统。
5)连接基于IP的应用程序。
例如:在多基站IP互联网络模式下,允许客户在该网络中使用调度软件、中转台诊断与控制软件(RDAC)等应用软件,基于API开发的第三方应用软件也可以在该网络中使用。
互联联网拓扑示意图
IP互联网络内,必须设定一个基站为主站,其余基站全为从站。主站需要配备静态IP地址。
IP链路可以是有线IP网络,无线IP微波网络、无线IP网桥网络、无线3GIP网络、卫星IP网络。
功能原理简介
1)IP互联实现原理
IP互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基于TCP/IP协议的以太网将分散的多个中转台连接起来,从而实现更广的通信覆盖范围。
IP互联模式在基于TCP/IP传输的过程中,PDT数字常规协议是由TCP/IP协议和处于应用层的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(Hytera)自有的传输协议所承载的。因此,在IP互联网络中,可以认为IP互联仅仅是改变了PDT数字常规的传输介质,PDT数字常规移动终端或中转台所支持PDT数字常规协议的业务不会受到影响。
2)IP互联在TCP/IP参考模型中的实现
下图1.3-2描述了IP互联在TCP/IP参考模型中的实现原理,下面对TCP/IP的参考模式进行简要的描述:
海能达PDT数字常规系列IP 互联系统介绍
物理链路层:它是TCP/IP的最底层。
网络层:也称IP层,该层把分组封装到IP数据报中,填入数据报的首部,使用路由算法来选择数据报的传输途径。然后把数据报交给下面的网络接口层中的对应网络接口模块。
传输层:其功能是使源端主机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。分为TCP和UDP协议。
应用层: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合并到应用层实现。应用层面向不同的网络应用引入了不同的应用层协议。
因此,从上图中可以看到,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(Hytera)公司提供的IP互联功能在传输层上采用的是UDP协议,而在应用层采用的是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(Hytera)自有的传输协议,在网络层和物理链路层上,根据实际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协议及设备实现IP互联。
二、设备需求
2.1设备需求
1)中转台(RD980等PDT数字常规中转台系列产品)
2)移动终端(PD780G、MD780G等PDT数字常规终端系列产品)
3)交换设备
4)路由设备
5)宽带无线接入设备
6)网线
2.2网络需求
1)IP互联网络可以是专有网络也可以是由以太网服务供应商(ISP)提供的以太网。
2)ISPs提供可以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。例如:拨号、xDSL、光缆调制解调器、宽带无线接入、Canopy、ISDN、卫星网络接入、等等。IP